沈利萍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妇产科
非经期出现少量褐色血可能是排卵期出血、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原因引起的。
1、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是由于排卵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部分女性的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而出现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的阴道少量出血。一般阴道出血发生在规律的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历时数小时或2~3天,大多不超过7天,出血量明显少于正常月经出血量,颜色褐色呈褐色或略带血丝,可伴有轻微腹痛和腰酸。排卵期出血,出血量少且能在2~3天内自行停止者,一般可以自愈,不需要治疗,注意日常观察即可。
2、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是指细菌突破宫颈的防御侵入子宫内膜而发生炎症,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出现不规则的脱落,出现非经期出现少量褐色血,同时还伴有腹痛、白带增多以及腰酸下腹坠胀感。一般以抗生素药物治疗为主,如遵医嘱服用头孢克肟胶囊、甲硝唑片等。若病情严重,宫腔内的炎症分泌物不能向外引流或引流不畅者,可形成宫腔积脓,此时医生可采取手术进行脓液引流,并给予较大剂量抗生素。
3、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可能和遗传、性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肿瘤增大时会压迫局部组织,引起出血,所以会出现非经期出现少量褐色血。如果子宫肌瘤比较小,没有引起任何的临床症状,可以定期观察。如果子宫肌瘤比较大,引起临床症状,可进行肌瘤切除术或者子宫切除术。
此外,宫颈癌也会引起非经期出现少量褐色血,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治疗。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feedback@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