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心血管内科
通常情况下,长期吃降压药可能会导致消化系统异常、神经系统异常、心血管系统异常、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危害。
1、消化系统异常
降压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从而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如果长期吃降压药,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血管扩张,使胃肠道蠕动减慢,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不适症状。
2、神经系统异常
降压药主要是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起到降压的效果,如果长期吃降压药,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等不适症状。
3、心血管系统异常
由于降压药主要是通过扩张血管来降低血压,如果长期吃降压药,可能会导致血管弹性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4、肾功能损害
由于大部分的降压药都需要经过肾脏进行代谢,如果长期服用,可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从而引起肾功能损害的情况。
5、电解质紊乱
由于大部分的降压药都会导致体内的钠离子和钾离子随尿液排出体外,如果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钠离子和钾离子含量降低,从而会引起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因此,建议患者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如果在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