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神经内科
临床上并没有阿尔茨海默症能活多少年的准确数据,患者一般可以通过积极治疗较大程度地延长生存期,一般可以达到10-20年甚至更长时间。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其呈进行性发展,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通常情况下,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分为两类,即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神经生化物质、老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等有关。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受损、学习能力下降、定向力减低、对时间的判断能力减弱、语言障碍、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损害、人格改变等症状。一般可通过使用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奥拉西坦、盐酸氟西汀等药物治疗,来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帕金森病目前还无法治愈,但经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东莨菪碱等,可暂时控制肌肉强直、震颤症状,但停药后症状可能会复发。
综上所述,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恶化,且症状在经过治疗后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建议确诊为该疾病的患者及时就医治疗,并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通常可以将生存期延长至10到20年甚至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