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抗凝血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和检测相关疾病。抗凝血检查包括多种指标,其中常见的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通过对抗凝血检查结果一般可以看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
凝血酶原时间是指凝血酶原在体外凝结为凝血酶的时间,主要检测凝血因子II、V、VII和X的活性。如果凝血因子活性下降,凝血酶原时间会延长,提示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常见的原因包括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等。抗凝血检查也可以用于评估出血性疾病。例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症或血友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抗凝血检查虽然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但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疾病诊断。医生需要根据检查结果、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等综合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feedback@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