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惊症怎样算严重

2023-03-22 13:59:02
刘赟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精神医学科

通常当夜惊症患者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时比较严重。

夜惊症是一种睡眠障碍,病因不明确,可能与心理、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常见于儿童,一般发生于入睡后的一段时间。患者以惊叫、恐惧为主要表现,有时从床上坐起或跳至地上,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一夜可发作多次,还可能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第二天对发作过程只有个别片段有印象,或不能回忆。如果夜惊症状轻微,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神经发育成熟后症状会逐渐消失。如果病情严重应及时就医,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方式来进行缓解,并根据医嘱使用地西泮片、帕罗西汀片等药物辅以治疗。

在治疗期间也要注意多喝白开水,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身体营养的吸收,有助于缓解夜惊的症状。

相关推荐
宝宝夜惊症会越来越严重
黄东生 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

三甲

宝宝夜惊症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夜惊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孩子在睡眠中突然坐起、哭喊、尖叫或表现出极度恐惧的状态,而且通常难以被唤醒。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孩子的夜惊症状会逐渐减轻,但如果忽视了对症处理,症状可能会持续甚至加剧。夜惊症的发生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在生理层面,儿童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控制睡眠觉醒的大脑皮质部分,这可能导致孩子在睡眠中产生异常的觉醒状态。在心理层面,孩子可能因为遭受了心理创伤、压力过大或焦虑等情绪问题而出现夜惊。如果这些因素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夜惊症状可能会逐渐恶化。长期夜惊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导致第二天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能力下降,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孩子可能会因为夜惊而感到害怕和羞愧,进而影响社交和情绪发展。为了防止夜惊症越来越严重,家长应该采取首先,要确保孩子的睡眠环境安全舒适,避免孩子接触到恐怖或刺激性的内容,如恐怖电影、故事书等。其次,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家长可以通过安抚、拥抱和轻声细语来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在心理层面,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的心理问题。如果孩子遭受了心理创伤,如家庭不和谐、学校压力过大等,家长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宝宝夜惊症如果不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处理,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睡眠问题,通过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等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夜惊症,确保身心健康。
夜惊症要不要提前叫醒
夜惊症不需要提前叫醒。夜惊症,又称为睡惊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通常发生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身上。在夜惊发作时,孩子会突然从睡眠中坐起,表现出极度恐惧和烦躁,同时可能出现尖叫、哭泣、出汗和心率加快等症状。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家长可能会本能地想要叫醒孩子,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恰当。夜惊症发作时,孩子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意识并不清醒,因此即使被叫醒,也往往无法完全恢复意识,甚至可能对家长的安抚和关心产生抵触。在这种情况下,提前叫醒孩子可能会导致更加混乱和不安,甚至可能加重夜惊症状。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发作时保持冷静,不要试图强行叫醒,而是应该给予适当的安抚。家长可以轻声安慰孩子,抚摸背部或头发,帮助平静下来。同时,确保孩子的环境安全,避免在混乱中受伤。发作通常会在10-20分钟内自行结束,之后孩子会再次进入睡眠状态。夜惊症的成因复杂,可能与心理压力、焦虑、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夜惊症状通常会逐渐减轻,甚至自然消失。家长不必过于担忧,而应该关注孩子的整体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为了减少夜惊症的发作,家长可以采取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睡前习惯,如阅读、泡澡等放松活动;避免孩子在睡前过度兴奋或紧张;保持家庭环境的和谐与稳定,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夜惊症不需要提前叫醒,家长应该采取适当的安抚措施,帮助孩子平静地度过发作期。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预防夜惊症的再次发生。

黄东生 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

三甲

上滑加载更多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feedback@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