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琳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妇产科
产后出血通常是指24小时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所出现的现象。
产后出血指的是分娩后子宫内膜脱落导致的出血,通常在分娩后的第一小时内开始,称为产后第一阶段出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出血量超过一定程度,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国际上的标准,产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分娩后24小时至6周内总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就被认为是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子宫收缩不良、胎盘残留、产道裂伤等。此外,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等孕产期疾病也可能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对于产妇来说,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孕期定期产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产妇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感染、贫血甚至死亡。因此,在分娩后应该密切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如果出血量明显增加,应及时就医。医生可以通过给产妇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方式来控制出血,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同时,产妇产后适当休息,合理饮食,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