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可能与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原因有关,一般需要根据病因来治疗。
1、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膳食中蛋白质、能量及其他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消耗增加而导致的机体生长发育和功能障碍,通常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种情况。患者患病后会出现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的现象。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复方消化酶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2、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因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出现红细胞内铁缺乏而引起的贫血。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眼花、耳鸣等症状。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血红蛋白低、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低、浓度低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可能会出现现黄疸、脾肿大、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偏低等现象。患者可以遵医嘱注射维生素B12、去铁胺等药物治疗,平时要注意多休息。
4、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一组血液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或消失,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以苍白、虚弱无力、心悸气短、皮肤干燥为特征。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由于红细胞摄取铁元素障碍等原因,导致红细胞无法合成血红蛋白,从而导致平均血红蛋白数值偏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6片、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合理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香蕉、黄瓜、西红柿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利于身体健康。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锻炼,比如慢跑、游泳等,能够增强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