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综合征是什么病

2023-03-10 18:57:17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溶血性综合征是指红细胞被破坏使血小板减少或细胞寿命减少,导致身体抵抗力降低,从而受到细菌、病毒的侵害,引起溶血性综合征。
溶血性综合征分为急性溶血性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铅中毒等因素,红细胞在短时间内的大量分解,通常会引起腰背部疼痛、凝血功能障碍、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患者还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甲泼尼龙片、碳酸氢钠片等药物治疗。慢性溶血性贫血可能是遗传、输血不匹配、药物刺激等因素导致,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苯丁酸氮芥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治疗,严重患者建议及时去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脾脏切除手术。
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限制钠盐的摄入,多吃些鸡肉、动物内脏等食物补充蛋白质,保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免疫力。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诊,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系统化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