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怎么调理

2023-03-10 19:00:53
赖迪生

赖迪生 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 心血管内科

孕妇心律不齐可能是生理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心肌炎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1、生理原因

怀孕后,女性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自身负担增加,也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律异常。这通常是一种正常现象,若没有出现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2、心肌炎

如果孕妇患有心肌炎,由于血液供应不足或心肌炎症变化,心脏可能会出现早搏、异位心律等症状,通常伴有胸闷、胸痛、气短和心悸等明显感觉。患有心肌炎的孕妇需要经常卧床休息,以避免过度工作或剧烈活动,同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治疗来提高心肌容量的代谢,如辅酶Q10胶囊。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当孕妇接受检查时,会发现心跳不规则。孕妇还会出现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使用复方丹参片和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进行治疗。症状无法控制或已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除此之外还可能与妊娠高血压有关,怀孕期间,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和抑郁。

相关推荐
孕妇窦性心律不齐怎么回事怎么办
孕妇窦性心律不齐可能是孕期焦虑、不规律的作息、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脏瓣膜病等原因引起的,可以根据具体原因选择治疗方案。如果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就医。1、孕期焦虑:由于对胎儿健康的担忧、对分娩的恐惧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孕妇可能会出现焦虑和压力过大的情况,引发窦性心律不齐。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进行放松和减压活动,如瑜伽、冥想、听音乐等。2、不规律的作息:作息不规律可能导致孕妇的身体机能紊乱,包括心脏功能,引发窦性心律不齐的症状。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3、贫血:孕期由于血容量增加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容易出现贫血,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形成窦性心律不齐的情况。可以在医生嘱咐下使用硫酸亚铁缓释片、枸橼酸铁铵泡腾颗粒、富马酸亚铁片等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心脏代谢和兴奋性改变,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嘱咐下使用丙硫氧嘧啶片、甲巯咪唑片、卡比马唑片等药物进行改善症状。5、心脏瓣膜病:孕期由于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导致心脏瓣膜病情况加重,导致心律出现问题。应该遵循医生建议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呋塞米片、地高辛片等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日常生活中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蛋、奶、新鲜蔬果等。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糖分等刺激性物质。

杨磊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甲

检查报告窦性心律不齐
检查报告窦性心律不齐可能是生理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心肌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1、生理因素剧烈运动、情绪波动过大等因素,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心跳加快、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的方式进行改善,平时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心情。2、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者弥漫性的急性或者慢性炎症性病变。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心肌炎,可能会导致心肌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出现心律不齐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氯沙坦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心脏移植术进行治疗。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律不齐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手术治疗。4、心肌缺血如果患者长期吸烟、过度肥胖,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心律不齐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手术治疗。5、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活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是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患者可出现心悸、出汗、乏力、憋气、头晕、黑矇、晕厥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可通过导管消融术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

王俊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孕妇心律不齐怎么办
孕妇心律不齐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心理因素或心肌缺血等原因引起的。其治疗方法需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进行综合评估。其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如下。1、生理性因素孕妇在怀孕后,由于心脏负荷会加重,会导致心律不齐,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且孕妇在怀孕后,在植物神经功能发生变化,还会导致心脏的收缩力增强,从而会出现心律不齐的情况。如果没有其他不适,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注意休息即可。2、心理因素在怀孕后孕妇可能会出现担心、害怕等情绪,还会担心自身的身体状况,因此可能会出现神经性心悸,会感觉心律不齐。这时孕妇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可通过听舒缓的音乐进行缓解,一般心律不齐的症状可逐渐缓解。3、心肌缺血孕妇在怀孕期间,血容量会有所增加,心排血量也会增加,再加上随着心脏负荷的增加,会诱发心肌缺血,从而会引起心律不齐的出现。孕妇还会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孕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等,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激动,同时应该注意监测血压。还要注意合理饮食,限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以免导致血糖和血脂升高,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冯荣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上滑加载更多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feedback@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