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炳柱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感染病科
AST和总胆红素偏高可能是酗酒引起的,也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导致的,需要根据原因对症治疗。
1、酗酒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大量饮酒,此时酒精可能会损伤肝脏,导致脂肪肝的形成,从而使肝脏细胞破坏,AST和总胆红素偏高。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严格戒酒。
2、慢性乙型肝炎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引起慢性乙型肝炎。患病以后早期症状相对比较轻微,可能会出现身体乏力、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使肝脏进一步损伤,导致AST和总胆红素数值升高。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控制病毒感染。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共用注射针头、避免不洁性行为,防止疾病传播。
3、肝硬化
慢性肝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可能会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此时进行肝功能检测,各项指标常会出现异常情况。此时建议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缓解症状。如果已经到了终末期,条件允许时可以采取肝移植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