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神经内科
基底动脉狭窄不能完全被治愈,但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来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
基底动脉狭窄一般是指基底动脉管腔发生狭窄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后循环脑血流的供给,大多是因某种病变而导致的管腔狭窄。通常患者在被确诊为基底动脉狭窄后,一般无法彻底治愈,硬化的血管无法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但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规范化治疗来缓解不适的症状,降低出现脑梗死、偏瘫、语言障碍等并发症的风险。
早期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具有软化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效果的药物来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血管弹性。若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依靠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介入支架治疗、球囊扩张治疗,以便于扩大血管腔,增加血液的畅通性。
基底动脉狭窄早期发病后,经规范化的治疗并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若不积极治疗,就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如果发现患此病,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