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廷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儿童肿瘤科
出现宝宝骨密度低,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以上症状,但需要根据引发原因判断,常见于日常活动次数过少、日照时间过短、钙元素缺乏等。
1、日常活动次数过少
宝宝此时正处于身体骨骼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适当进行散步活动,有助于人体骨骼进行正常生长。如果出现日常活动次数过少,对骨骼发育频率产生影响,出现废用性萎缩,造成骨密度偏低。建议适当增加宝宝身体活动次数,辅助改善以上症状。
2、日照时间过短
宝宝此阶段需要适当进行光照,可以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维生素D成分,加快人体骨骼对钙元素的吸收效率,促进宝宝骨骼生长。如果日照时间过短,易影响人体骨骼对钙元素的吸收效率,造成该现象,可以适当增加宝宝外出活动时间,多晒太阳。
3、钙元素缺乏
此时宝宝需要补充一定量的钙元素,维持人体骨骼正常生长。如果出现钙元素补充不足,会对骨骼发育产生刺激,导致该情况,同时可能出现休息质量变差、睡觉时易惊醒等症状。建议按医嘱使用牡蛎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维D2散等药物改善。
此外,也可以适当添加配方奶粉进行改善,及时补充宝宝身体发育所需营养。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feedback@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