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血小板低不建议输血小板的原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以免对病人正常生理活动产生影响。造成血小板含量偏低的原因比较多,一般是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发作引起的。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患病后,自身免疫器官可能会有反应紊乱,对血小板成分产生刺激,造成血小板数量下降。如果此时通过静脉输入的方式注入血小板,对免疫器官产生的刺激性会逐渐上升,有可能会加重自身免疫器官对人体血小板等血液成分造成的影响。建议按医嘱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艾曲泊帕乙醇胺片等药物治疗疾病。
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病后血液内部的血小板有可能会出现大量积聚现象,血管内部有血栓形成,影响血液流通,此时可能会有血液内部血小板含量偏低现象。若患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过静脉注入血小板方式治疗,有可能会加重人体血管内的血栓物质,影响血液循环正常运行。建议按医嘱使用甲泼尼龙片、地塞米松片等药物缓解病情造成的影响。
3、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属于一类抗凝效果较好的药物,降低人体内部凝血因子发生问题造成的影响,以免影响身体血液循环功能。如果肝素药物使用不规范,可能会对自身免疫器官产生刺激,出现免疫器官紊乱,影响血液内部血小板具体含量。如果出现血小板数量下降的现象,通过静脉方式注射血小板,可能会有血小板积聚现象,提高血栓的物质形成可能性。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比伐芦定、阿加曲班注射液等药物治疗。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疾病发作造成,建议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方法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