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扬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 内科
引起咯血的疾病并不一定只有四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肺结核、重症肺炎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感染、理化、免疫或遗传等原因引起终末期支气管的病理损害,表现为支气管壁结构破坏,管壁增厚,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的一类疾病,可能引起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控制慢性感染,此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祛痰药物如盐酸溴己新、盐酸氨溴索等,可促进痰液排出。如支气管扩张为局限性,经内科治疗后仍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外科切除病变肺组织改善症状。
2、肺结核
肺结核主要是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还与工作环境、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午后低热、咯血、盗汗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临床上针对肺结核主要还是采取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选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以及乙胺丁醇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坚持足量足疗程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可得到康复。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休息,定期复诊。
3、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指肺炎发展到一定程度,未及时控制及治疗,或者抵抗力差,导致疾病发展速度快,进而引起严重感染,导致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的一类疾病。多由传染性因素和个人抵抗力差感染等引起,常表现咳嗽、咳痰以及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患者需平卧吸氧,同时注意保暖。患者在病原菌未能确定前,可遵医嘱选用哌拉西林、替门汀、头孢哌酮、氧氟沙星等进行治疗,严重者,需要遵医嘱给予抗休克治疗。
另外,肺栓塞、血液系统疾病等也会引起咯血,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根据不同的原因,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