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中医科
脾胃大中医上称为脾胃变大,常见于脾胃证,可分为脾胃湿热、胃火旺盛、脾胃阳虚等。
1、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常见临床表现是恶心呕吐、肢体困重、便溏不爽、面色发黄、身热不扬、舌红苔黄腻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调理,常用的药物有甘露消毒丸、葛根芩连片、清热祛湿颗粒等。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肠负担。适当食用西瓜、冬瓜、苹果、绿豆、红豆等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品。
2、胃火旺盛
胃火旺盛主要会出现恶心、呕吐、胃胀、口臭等症状。可以遵医嘱选择具有清胃泻火作用的药物调理,如清胃黄连丸等。清胃黄连丸由黄连、石膏、桔梗、甘草、知母、玄参、地黄、牡丹皮、天花粉、连翘、栀子等组成,具有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的功效,临床可用于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等病症的治疗。在使用时应注意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此外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
3、脾胃阳虚
脾胃阳虚的表现有胃脘部怕冷疼痛、胃胀食少、喜温喜按、大便稀软不成形及全身怕冷症状。还可见畏寒肢冷、肢体困重、身体浮肿、妇女可见白带量多质稀、舌淡胖等全身症状。可遵医嘱服用附子理中丸以及归脾汤来帮助调理身体,以起到补脾益气、散寒止疼的功效。
此外,脾胃证的患者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师辨证指导下治疗,不可自行服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