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便是肠癌的早期吗

2023-10-25 16:18:50

许鹤洋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胃肠外科

肠癌即大肠癌,黏液便不一定是大肠癌的早期。虽然部分大肠癌早期患者会因肿瘤细胞刺激肠道黏膜,使其分泌液增多从而出现黏液便,但无法从单一症状诊断大肠癌。若出现黏液便的同时进行内镜检查发现肠道内存在结节状、菜花状肿物或存在深达肌层的溃疡,且病理学检查为阳性,就说明是大肠癌所致,但若单纯出现黏液便症状,一般与大肠癌无关。黏液便除可能是大肠癌引起外,还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肠道菌群失调症、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引起的。

1、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者生冷寒凉的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并且还会伴有大便异常的情况。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乳酸菌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肠道菌群失调症

肠道菌群失调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肠道菌群失衡状态,通常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诱发上述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枯草芽孢杆菌胶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调理改善。

3、慢性结肠炎

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有一定的关系,会导致腹部疼痛、排便次数增多以及里急后重的现象发生,甚至会伴有粘液脓血便的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于志贺杆菌感染所致,肠道被感染后,细菌会刺激杯状细胞产生大量黏液,黏液与大便一同排出就会形成黏液便。

5、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并不明确,考虑是遗传学因素,免疫因素等引起的,炎症持续刺激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就会导致黏膜受损并出现大量渗出,渗出液夹杂在大便中,就会形成黏液便。

出现黏液便,且排除非疾病因素,就需及时就诊检查,根据病因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日常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进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还应避免进食腐败变质的食物,多数患者可取得良好预后,所以日常应保持良好心态,无须过度紧张。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