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肝胆胰外科
急性化脓性梗阻胆管炎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五联征是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的表现。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胆管急性梗阻后,胆管内压力升高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患者的症状可表现为腹部疼痛,通常是因为感染引起的剧烈腹痛,患者同时还可发生寒战、高热。此外还可能是由于严重胆道化脓性炎症、胆道高压、内毒素血症、脓毒败血症等导致的,患者还可以表现为持续弛张热型,黄疸日渐加重,表示肝功能受到损坏。另外胆道梗阻引起胆汁排出不通畅时,可导致皮肤巩膜的黄染。由于这种感染会引起肝功能的受损、转氨酶的升高,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还没有经过有效的处理,感染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就会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五联征。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致病菌多见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并且常为混合感染,因此宜选用广谱及对厌氧菌有效的抗生素来治疗,如头孢西丁、青霉素等。伴有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血容量,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消旋山莨菪碱既能有效地改善微循环,也能起到解痉的作用,对缓解症状有积极的作用。内镜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临床常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来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并发症一般有出血、胰腺炎、穿孔、胆管炎等,因此患者需要注意观察,并及时遵医嘱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