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小囊状低密度灶是什么意思

2022-12-07 19:04:19
付志强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肝胆胰外科

肝内小囊状低密度灶是指肝脏上出现了密度低于肝实质的病灶的意思。肝内有小囊状低密度灶,通常是通过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肝内有小囊状低密度灶很可能是肝血管瘤、肝囊肿、恶性肿瘤等原因造成的。

1、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不具有恶变倾向,且日常生长相对缓慢。肝血管瘤是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肝良性肿瘤,分为肝海绵状血管瘤、肝毛细血管瘤、肝硬化性血管瘤和肝血管内皮细胞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常见。如果肝血管瘤的体积比较小,就不需要处理,只需定期复查和随访,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以评估肝血管瘤的大小和生长速度。如果肝血管瘤的体积比较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影响这些器官的功能,则需要遵医嘱手术切除。

2、肝囊肿

肝囊肿患者在进行检查时,可见肝脏内有明显囊腔,且囊腔内无实质性占位,但有一定的囊液,检查结果会出现囊状低密度影。如果肝囊肿比较小,可以定期复查、随访,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需要过多去使用药物治疗。如果肝囊肿比较大,大于5cm以上,并且有相关的压迫症状,需要遵医嘱进行穿刺或者手术治疗。

3、恶性肿瘤

肝脏的恶性肿瘤如肝癌,也会在CT检查时表现出低密度影,建议进一步进行CT检查,或者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还需要抽血查甲胎蛋白,看甲胎蛋白是否有升高。如果甲胎蛋白有升高,而且合并有增强CT,提示患者有肝脏原发性肿瘤疾病的可能性。根据肿瘤来源又可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均属于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是来自于肝细胞或者肝内胆管细胞而形成的病变,常见于慢性乙肝或丙肝感染者。长时间饮酒、严重脂肪肝、肝硬化,或者有家族原发性肝癌史患者,均属于肝癌高危人群。如果肿瘤分期比较早,患者肝脏功能尚可,建议根据医生建议尽早手术切除,而中晚期肝癌通常需采取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方法。

判断具体病灶性质,还需要结合病史、肿瘤标记物筛查、核磁共振检查综合判断。出现肝内小囊状低密度灶,要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