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肝胆胰外科
肝内高回声结节是指肝脏内密度较高的结节,是肝脏B超的一种异常影像学表现,常提示于肝脏的良恶性疾病,可能是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血管瘤、肝癌等,患者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进行治疗。
1、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分叉以上部位的结石,结石密度高,在B超表现为肝内出现点状高回声沿着肝内胆管分布,后方伴有声影。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与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胆汁淤滞、胆管解剖变异、营养不良等有关。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有疼痛、发热、黄疸。若是大小稳定,肝功能无明显异常,患者无症状的肝内胆管结石,可采取保守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若症状明显,可行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肝切除术、胆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等。对于不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选择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取出结石。也可在彩超定位下,经皮穿刺进入结石的胆管,扩张后取石治疗。
2、肝内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脏内大量的动静脉血管畸形构成的团状结构,是比较常见的肝脏原发性良性肿瘤。确切发病原因不明,通常可能是肝脏先天发育异常、肝脏受到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常无任何症状,多在体检发现,在B超上因血管瘤密度较高,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楚。肝内血管瘤直径小于5cm时,如果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则暂时不需要治疗,随访观察即可。当肝内血管瘤直径大于10cm,或瘤体破裂出血,或瘤体迅速增大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治疗。
3、肝癌
肝癌是指原发性肝癌,来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癌结节多密度高,在B超上表现为高回声结节,常具有完整的包膜。肝癌症状可表现为全身和消化系统两个方面,肝区疼痛、乏力、纳差、消瘦最具有特征性。需及时对症治疗,手术治疗是肝癌治疗的方法之一,有肝部分切除术和肝移植术。也可消融治疗,适用于不适合手术且肿瘤较小的患者,有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
除此之外,也可能是肝内钙化等原因引起的上述现象。对于怀疑有恶变倾向的高回声肝结节,患者应及时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进行诊断,必要时进行肝穿刺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