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证什么意思

2022-12-02 16:41:37
孙海涛

孙海涛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中医内科

脾胃不和证是一种中医病症,主要是指脾胃的正常运作发生失调。

脾胃不和证可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过度劳累、脾胃先天太过于虚弱等原因造成的。患者会出现腹部发胀、大便不成形、恶心呕吐等症状,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还会引起食欲不振,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出现了脾胃不和证,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陈皮、槟榔、砂仁、醋香附等中药材进行辅助调理,也可以口服中成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木香顺气散、甘露消毒丹等。另外,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拔罐的方式进行改善,比如足三里穴、胃俞穴等,有助于病情的好转。在患有脾胃不和证期间,患者要调整好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要摄入过多凉性的食物或者是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导致脾胃组织受到负担,影响到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