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神经内科
记忆力减退严重多考虑是情绪不良等原因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年龄增大、脑外伤、阿尔兹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在明确病因后接受对因有效的治疗。
1、情绪不良
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放松自身,经常产生过于担忧、焦虑等一系列不良的情绪,此时就容易对记忆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记忆力逐渐下降。如果长时间有负面的情绪,还有可能会出现食欲下降、失眠多梦等不适的症状。建议及时放松自身,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不要有过多心理上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多与家人同事沟通交流,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来缓解。
2、年龄增大
随着年龄逐渐增大,身体的机能逐渐下降,大脑逐渐老化,可能会影响记忆力,出现记忆力减退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会伴随着其他不适的症状,通常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平时需要注意适当延长睡眠的时间,坚持到户外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即可。
3、脑外伤
如果患者头部受到过撞击或者磕碰,可能会对大脑造成损伤,从而使局部神经受损,也会引起记忆力减退的情况。此时可以在受伤后48小时内冰敷患处缓解肿胀和疼痛的症状;超过48小时可以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不适症状。
4、阿尔兹海默病
若是患者大脑内形成蛋白质聚集体,可能会导致大脑功能发生障碍,容易诱发阿尔兹海默病。初期记忆力只会轻度受损,但是疾病持续发展后,可能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明显,容易遗忘日常所做的事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多奈哌齐片、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等药物来治疗。同时也需要遵医嘱进行认知能力训练、行为干预训练。
5、动脉粥样硬化
如果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性疾病,则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在病情发作时会导致脑部血液循环不畅,影响到脑组织供氧和供血不足,也会对神经造成损伤,使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可以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改善。
除了上述比较常见的原因外,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可能是抑郁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诊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摄入有营养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刺激的食物,还要学会劳逸结合,避免身心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