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消化内科
黏液脓血便通常是指大便呈果冻状黏液且带血丝,多由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梗阻等疾病所致。
1、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多由志贺杆菌感染所致,刺激肠黏膜,导致肠黏膜出现充血,使黏液分泌增加,甚至出血等,排便时会出现黏液脓血便,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比如头孢他啶、头孢克肟等药物治疗。
2、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多由肠道免疫异常所致,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可出现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腹痛、食欲减退、贫血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比如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等药物进行治疗。
3、肠梗阻
肠梗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内容物运行障碍,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血性黏液样粪便。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有禁食禁水,尽可能减少胃肠道的负担;静脉输液,补充水分、补充营养及一些电解质和维生素,必要时可补充血浆或输血;使用抗生素,预防肠道细菌和肺部感染。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要考虑手术治疗。
黏液脓血便也可能是克罗恩病、直肠癌等疾病引起,若患者出现黏液脓血便,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积极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