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培华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痞的范畴,具体如何调理需根据证型来判断。其根据中医辨证,可以分为外寒内滞、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的证型进行针对性调理。
1、外寒内滞
患者如果出现不思饮食,嗳气呕恶,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濡等。可遵医嘱服用香苏散。香苏散的功效是疏风散寒、理气和中。服药期间要清淡饮食,忌烟酒,忌油腻食物,注意防寒保暖,还要保持愉悦心情。
2、肝郁气滞
若患者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可遵医嘱服用越鞠丸、枳术丸,可以健运脾脏,消除痞满。
3、脾胃虚弱
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的患者。可遵医嘱服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功效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4、胃阴不足
有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表现的患者。可遵医嘱服用丁香益胃汤。益胃汤具有养阴益胃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胃阴不足,其不良反应及禁忌尚不明确,建议患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服用。平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果出现慢性胃炎,建议及时就医。上述药物需要由中医辨证后使用,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