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消化内科
脂肪肝会降低铜蓝蛋白。除了脂肪肝外,生理性原因如新生儿或婴儿,病理性原因如肝豆状核变性也可导致降低铜蓝蛋白。
1、脂肪肝
脂肪肝的形成可能与营养过剩、肥胖以及长期摄入酒精过多等原因有关,脂肪肝会降低铜蓝蛋白。轻中度脂肪肝通常无任何临床症状,而重度脂肪肝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全身乏力不适、厌油腻等症状,患者应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治疗。脂肪肝的治疗方法包括控制体重、调整饮食习惯、戒酒等,还需遵医嘱服用抗炎保肝药物,如维生素C、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等。
2、生理性原因
新生儿或婴儿可能会出现铜蓝蛋白偏低的情况,属常见的生理现象,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会慢慢恢复正常。
3、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由于铜代谢障碍,可导致血清结合铜的能力下降,使铜在体内发生沉积,引起铜蓝蛋白降低的情况。如果人体铜元素出现异常升高,就要看是否有铜蓝蛋白偏低,诊断是否存在肝豆状核变性。阻止铜吸收主要是使用锌剂,如葡萄糖酸锌、硫酸锌等,促进铜排出主要是使用铜螯合剂D-青霉胺。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使用D-青霉胺时,需要做青霉素皮试,避免药物过敏。使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切不可盲目私自服药。
除了以上原因外,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也可导致铜蓝蛋白的降低,患者应及时就医,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