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心血管内科
中医认为,气急攻心吐血一般是由于胃中积热、肝火犯胃、脾失统摄等原因引起的。根据其症状,可分为外感吐血、内伤吐血、阴虚吐血、气郁吐血等等。在治疗时需要辩证施治,辩证时一定要分清虚实,结合实际情况,确立治则。
1、胃中积热
胃中积热多是由于患者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或者是平时多吃辛辣刺激及肥甘厚腻的食物,或者是其他疾病等引起,如外感之邪,入里化热而致。对于胃中积热引起的气急攻心吐血患者,其血色鲜红,脘腹胀满,治疗时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为主,常用的方剂为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
肝火犯胃多是由于饮食不合理、工作精神压力大、活动少等因素造成肝火旺盛,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引起肠胃功能失调,造成患者口苦,还可伴见大便秘结、胃痛等症状。对于肝火犯胃引起的气急攻心吐血患者,其血色鲜红或紫黑,吐血犹如泉涌,心烦易怒,治疗时以平肝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常用的方剂为龙胆泻肝汤。
3、脾失统摄
脾失统摄也称为气不摄血,主要是因为脾气亏虚导致脾无力统摄血液,出现出血的情况。对于脾失统摄引起的气急攻心吐血患者,其血色暗淡并且反反复复,身体消瘦、心悸、喘息、气短,治疗时以补益气血、收涩止血为主,常用的方剂为黄土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