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中医科
隔三差五针灸一般不会对身体有害,但前提是需要专业中医师的辨证下循经取穴、通过合理的补泻手法治疗疾病,因为如果操作不当穴位进针的深度,可能会导致血管、神经脊髓受到影响。
针灸是一种保健治病的方法,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灸是通过银针扎在身体的穴位处,刺激身体的穴位,从而促进身体内的血液循环,抑制疼痛,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辅助治疗膝关节疼痛、颈椎病等均有不错的效果,还可以使局部的疼痛感得到明显改善。如果患有中风、面神经麻痹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治疗。
但针灸后要做好身体保暖工作,因为针灸后汗孔打开,而且针眼还没有闭合,很容易在吹风之后引起感冒、面瘫。部分患者在针灸后会出现恶心、乏力等不良反应,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此时建议避免立即进食、剧烈运动等,尽量延长休息时间,以免诱发或者加重不良反应,而且饮食上还要忌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可适当进食鱼虾、瘦肉等补充蛋白质,促进气血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