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千里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血液内科
嗜中性粒细胞一般是指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偏低,提示体内可能出现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核,胞浆内含有大量既不嗜碱也不嗜酸的中性细颗粒,与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关,正常值范围一般为(1.80-6.30)×10^9/L。
1、感染
中性粒细胞偏低,一般多见于病毒或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一般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等疾病,细菌感染一般多见于伤寒、副伤寒等疾病。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偏低,临床表现为发热、畏寒等。建议患者在出现此类症状后,及时就医。若是病毒感染引起可遵医嘱服用更昔洛韦或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若是细菌感染引起可服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2、血液系统疾病
某些血液病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偏低,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建议患者复查血常规,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对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遵医嘱服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必要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遵医嘱服用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沙利度胺等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时还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