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感染科
医学上的分枝杆菌一般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在医学上,结核分枝杆菌的常见特点包括检验学特点、自我保护特点和致病特点等。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肤损伤等进入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结核病,患者一定要就是就医,对症治疗。
1.检验学特点
结核分枝杆菌形态较长、较直,不同种类的结核分枝杆菌可呈现丝状、球状、串珠状等多种形态。在抗酸染色试验中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可抵抗酒精脱色,而被染为红色,因此临床中也称之为抗酸染色阳性。
结核分枝杆菌属于专性需氧菌,对营养要求较高且生长极为缓慢,通常在培养4周后方可缓慢生长。临床检验上常用罗氏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2-4周的培养后可形成菜花样菌落,若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通常呈表面生长状态,会形成菌膜。
2.自我保护特点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对干燥、酸碱抵抗力较强,但对于乙醇、湿热以及紫外线抵抗力较弱,因此乙醇、紫外线均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
3.致病特点
结核分枝杆菌菌体成分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类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肤损伤侵入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结核病。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飞沫微滴或含菌尘埃被吸入人体,所以经由呼吸道引起肺结核最为多见,肺结核也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疾病。目前结核病治疗主要以药物化疗为主,如遵医嘱使用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等。药物治疗失败或有危及生命的局限性病变等,可以采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