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有血凝性吗

2022-07-07 14:33:29

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感染科

口蹄疫病毒在临床上一般与凝血关系不大,即口蹄疫病毒不具有血凝性。

口蹄疫病毒可引起口蹄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在临床上一般与凝血关系不大,若患者自身存在凝血系统问题,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于有凝血障碍的患者,一般来说需要遵医嘱使用相应的药物,积极去除诱因,如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等。

口蹄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儿童和老人较成年人为重。本病潜伏期大多为3-8天,多数患者起病急,会出现发热、头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1-2天后口腔黏膜极度充血、水肿,部分患者有口腔烧灼样疼痛,常伴有流涎、口臭、厌食、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可累及皮肤,典型皮疹为水疱样,常见于口腔黏膜、口周围、唇、舌、鼻翼、手指间皱褶与指(趾)端,水疱数日后可变成脓疱、溃烂,随后干燥、结痂、脱落,重症者可并发胃肠炎、神经炎、肺炎、心肌炎等。

对于感染口蹄疫病毒的患者,通常应对症治疗,多饮水,多休息,发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退烧药物,还可使用用漱口水漱口,遵医嘱适当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C等。口蹄病症状较轻者,在积极治疗下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