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 消化内科
吐了之后肚子还是不舒服,可能是由于急性胃肠炎、肠梗阻、胰腺炎等原因所导致,这些疾病就会出现吐了之后,肚子还是不舒服的情况。根据其病因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
1、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多是由于饮食不洁、进食生冷或刺激性的食物导致。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肚子不适等,有的还伴有呕吐后的发烧。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在呕吐之后还会存在肚子不舒服,此时可遵医嘱用诺氟沙星等消炎药,同时适当喝一些温热的糖盐水,可帮助缓解腹泻和肚子不舒服的症状。建议患者多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一般症状很快可以缓解。
2、肠梗阻
肠梗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外科常见疾病。由于肠梗阻的原因、部位、病变程度、发病缓急的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有一些是共同的症状。肠梗阻的主要症状包括腹部阵发性绞痛、食欲减退、呕吐、肚子不适、无法排便或排气腹胀等。急性期治疗时一般需要禁食禁水,胃肠减压,同时,要积极防治感染,常用的药物有头孢类等抗生素。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进行开腹或者腹腔镜手术解除局部肠袢的梗阻,或进行切除。
3、胰腺炎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上腹部左边的疼痛,可扩展至背部,饱食、进食高脂食品,或喝酒后疼痛加重。剧烈的腹部疼痛会伴随恶心呕吐、肚子不适。胰腺炎可禁食,进行胃肠减压,防止呕吐和误吸。此时可遵医嘱服用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减轻腹胀。患者应经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以维持循环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出现低血压,改善微循环。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等可抑制胃酸,改善症状。胆源性及重症胰腺炎早期应给予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