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 消化内科
患者大便稀、还出血,可能是因为细菌性痢疾、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出现这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原因对症治疗。
1、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发热症状,严重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可遵医嘱选择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症状使用氯丙嗪、颠茄、阿托品等药物进行镇痛、抗惊厥治疗及其他补液、退热、通畅呼吸道等对症治疗。
2、直肠息肉
患者直肠息肉时会出现大便稀的现象,以及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大便带血等情况,主要原因是息肉刺激患者排便次数增多,如果息肉表面出现破溃,会导致大便带血,有时会出现暗红色的血,也有时会有鲜红色的血液流出。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间,可遵医嘱对症止血治疗。建议患者尽早进行肠息肉的切除治疗,阻止便血的发生。
3、溃疡性结肠炎
大便稀有出血的症状,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所致,发病的原因与患者不注意饮食卫生有关,如进食被细菌污染过的食物,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肠黏膜的损伤和出血,患者会表现为腹泻、腹痛和大便时带血等症状。此外与免疫遗传等因素相关。建议患者去医院进行大便常规以及大便细菌培养、肠镜等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如头孢氨苄、左氧氟沙星等,以及蒙脱石散等止泻药,应用美沙拉嗪等药物。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静脉输液补充水电解质。
除以上常见因素外,也可能是由于克罗恩病等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