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林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消化科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餐后饱胀感、早饱、中上腹痛及中上腹烧灼感等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症状以及治疗等情况解释如下。
1、原因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胃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长期焦虑、抑郁可能会增加本病发生风险。
2、症状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等,同时还会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起病多缓慢,病程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上腹痛为常见症状,常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也可以没有规律性,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灼热感。
3、治疗
患者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失眠焦虑的病人可遵医嘱使用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帕罗西汀等,同时可以进行心理治疗。以上腹痛、灼热感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以餐后饱胀、早饱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遵医嘱服用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依托必利等。患者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