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心血管内科
主动脉粥样硬化不是冠心病。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变部位为冠状动脉。主动脉粥样硬化则是主动脉中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的黄色物质,多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对于冠心病、主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具体解释如下。
1、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冠心病的范围广泛,通常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的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最典型的症状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闷、胸痛、乏力、呼吸困难等。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及心肌梗死,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并减少冠心病死亡。包括抗心肌缺血的治疗:比如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如硝酸甘油、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抗血栓治疗: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冠脉内的血栓形成,预防冠脉事件,达到一个改善预后的作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包括他汀类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以及抗炎作用来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患者还需改变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
2、主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是各种因素导致主动脉血管内膜损伤,造成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积,并逐渐在管腔内形成粥样斑块性病变。可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僵硬、弹性减弱,从而继发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情况,并发多种疾病。临床上可通过调整血脂、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瘤破裂等疾病,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主动脉粥样硬化需要通过长期持续性治疗改善,具体的治疗方式有遵医嘱配合使用抗血小板药,比如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等;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可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可选择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改善。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大量减少饱和脂肪和糖类的摄入。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根据自身情况、活动习惯、心脏功能来设定活动强度,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