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中医科
晚上睡觉觉得血液循环不通畅一般是长期卧床、受凉所导致,但也可能是患者本身就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建议患者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再对症进行治疗。
1、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的患者身体局部组织可受到长期压迫,可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缺血,从而发生溃烂、坏死等症状,严重时还可造成压疮。对于长期卧床导致的血液循环不通畅,可采取勤翻身或使用特殊床垫减压等措施缓解症状。另外,对于已经出现压疮的患者,日常应注意皮损处的清洁护理,不要沾水,以免感染。
2、受凉
由于晚上温度较白天气温低,若患者睡觉时不注意保暖,就容易出现受凉的情况,而受凉可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受凉的患者首先要注意保暖,同时还可以在局部适当进行热敷,一般一段时间后患者血液循环不通畅的情况就可逐渐减轻或者是消失。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主要表现为心前部位疼痛,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冠心病的治疗方式分为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若患者仅仅是轻度冠心病,可先服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药物,例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来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如果患者的冠脉血管已经存在重度狭窄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进行冠脉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