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千里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血液内科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偏高,多是病理性增多,但也有可能是生理性增多。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占白细胞总数的70%左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是血常规检查中的检查指标,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偏高统称为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可分为病理性增多和生理性增多,针对不同情况的治疗方法不同,建议患者及时就诊,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1.病理性增多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急性感染、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严重的组织损伤(大面积烧伤、严重外伤等),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多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和具体感染部位的相关症状,如肺炎可出现咳嗽、咳痰等。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也可见于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及部分恶性实体瘤。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大幅度增多或持续性增多),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血液内科就诊,依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治疗,如因感染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偏高,可遵医嘱使用如头孢曲松钠、头孢拉定等抗生素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可进行化疗等。
2.生理性增多
如果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程度较小,且为暂时性的增多,一般为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剧烈运动、过度劳累、饱餐、淋浴、处于高温或严寒环境等,女性妊娠后期也可见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升高。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一般可不做处理,去除影响因素便可逐渐恢复,建议患者自行观察数日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