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妇产科(本部)
34周右下腹部疼痛,可能是由生理性因素、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因素
孕后期,胎儿迅速发展,子宫增大迅速,子宫圆韧带被牵拉,产生疼痛现象,部位多位于下腹部子宫一侧或双侧,呈牵涉痛、钝痛或隐痛。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不出现腹泻或疼痛加重等情况,可不必处理。建议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可适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合理膳食补充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如猕猴桃、西红柿等。
2、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全部或部分从子宫壁剥离,属于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胎盘早剥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腹部外伤或羊水流出过快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腹痛、子宫压痛、腹部僵硬、恶心、呕吐等。保守治疗以延长孕周为主,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倍他米松、地塞米松等促进胎肺成熟,同时密切监测胎盘早剥情况。如果出现休克、胎盘剥离继续加重等,应该及时娩出胎儿,结束妊娠。
3、先兆子宫破裂
孕期发生先兆子宫破裂可能与过度肥胖导致骨盆的负担加重、瘢痕子宫等有关。孕妇会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心率加快,由于子宫呈现强直性或痉挛性过强的收缩,孕妇可表现为下腹疼痛难忍,还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以及血尿等情况,胎儿胎心率会出现异常波动。患者应遵医嘱立即采用药物如哌替啶等抑制宫缩,并尽快进行剖宫产手术,防止子宫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