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千里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血液内科
血红蛋白偏高,即血红蛋白计数高于正常值,是一种血液系统的疾病,可分为生理性偏高和病理性偏高,不同情况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1.生理性偏高
血红蛋白生理性偏高常见于新生儿、高原居民、身体缺水或情绪激动时。
由于胎儿在母体、高原地区居民在高原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红细胞代偿性增加,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无需治疗;饮水不足、剧烈运动等,导致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血红蛋白相对偏高,这时应补充水分,一般可自行恢复;情绪激动也可使血红蛋白暂时升高,控制好情绪即可。
2.病理性偏高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即血红蛋白偏高对应着红细胞的偏高。根据血红蛋白增高原因的不同,又可分为原发性红细胞增多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由于红系祖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增多,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静脉放血疗法进行治疗,也可口服羟基脲或应用干扰素治疗,具体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继发性红细胞增多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红细胞增多。
某些疾病可导致机体缺氧,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如肺心病等,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善体内缺氧的情况,可以小剂量长期吸氧,并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肿瘤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促进红细胞增殖,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化疗等方法治好肿瘤,血红蛋白才能恢复正常水平。烧伤、呕吐、腹泻等使机体失水,引起血红蛋白偏高,一般需进行补液治疗。总而言之,这种情况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去除引起血红蛋白升高的原因后,血红蛋白即可恢复正常。
最后提醒,发现血红蛋白偏高,平时需清淡饮食,适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并应及时前往医院查明原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