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皓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泌尿外科
正常人的新鲜尿液颜色是淡黄色的,清澈透明。人在大量出汗、进水较少时,排尿的次数和尿量都会减少,尿液浓缩,此时尿液会呈现深黄色。此外,食用胡萝卜等色素丰富的食物之后,也会使尿液颜色加深。这两种情况下的尿液发黄是属于生理性原因,通常不需要特别治疗,只需多喝水、改变饮食结构,尿液发黄的情况就能改善。
若排除掉以上两种情况导致的生理性尿液发黄,则怀疑是胆黄素含量高、泌尿道感染、药物性因素等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建议患者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尿常规检查,明确病因、对症处理。
1.胆黄素含量高
如果尿液呈现深黄色,像豆油一样,并有一定的黏稠度,此时称为胆红素尿,即尿液中胆黄素含量过高,多见于黄疸型肝炎、急性胰腺炎、胆结石等,这时候就要尽快前往医院做一些肝炎标志物、肝功能、肝胆彩超等相关检查,只有找到胆红素增高的原因,才可以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
2.泌尿道感染
如果出现黄色混浊的尿液,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就可能是泌尿系感染。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尿常规、尿细菌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因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药物性因素
服用某些药物,如维生素B12会使尿液变成亮黄色,服用呋喃唑酮后尿液会变成深黄色等。这些情况也不必过于担心,停止服药后多饮水、多排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