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千里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血液内科
APTT,在医学上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人体凝血功能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当人体出血时会激活体内的正常止血机制,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其中血液凝固是指体内原本无活性的凝血因子被有序地、逐级放大激活,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因子,进而形成凝血活酶、凝血酶和纤维蛋白,从而实现血液凝固。
而凝血活酶的生成有内源性及外源性两条途径,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广泛应用于过筛测定内源途径凝血因子的缺陷,如因子Ⅺ、Ⅷ、Ⅸ,同时也可用于出血疾病的初筛诊断以及肝素抗凝治疗的实验室监测。
一般APTT的正常参考值在23.0~37.0秒之间。APTT延长,可见于血友病A、血友病B、FXI、FXII缺乏症、血中抗凝物质(凝血因子抑制物、狼疮抗凝物质、华法林、肝素等)增多、肝脏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某个阶段)、大量输注库存血等;APTT缩短,则可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栓塞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容凝血(某个阶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