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皓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泌尿外科
一般情况下,健康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1次,超过这个次数可称为尿频。尿频分为生理性尿频和病理性尿频,需要综合个人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1.生理性尿频
摄入饮水量过多、精神紧张、气候寒冷时,可能会引起生理性尿频,这属于正常现象。生理性尿频的特点是每次排尿量不少,不伴尿急、尿痛等其他症状,一般减少摄入饮水量,即可改善。
2.病理性尿频
泌尿系感染:尿频且每次排尿量少,伴尿急、尿痛时,多为炎症性尿频,常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炎症。此时,应及时前往医院,通过尿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抗生素(如氧氟沙星)足疗程治疗。
神经性病变:尿频且每次排尿量少,不伴有尿急、尿痛时,也可能是神经性尿频,常见于癔症、神经源性膀胱等。治疗上需要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如奥昔布宁等抗胆碱能类药物治疗。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也可能引起尿频,同样需要以治疗原发疾病为基础。譬如,糖尿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药物进行治疗等。
此外,妊娠期妇女的子宫容积扩大压迫膀胱时,也会出现尿频,一般随分娩后可慢慢回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