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病一般不存在最适宜的温度这个绝对性的说法,通常心血管病人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即可,一般19-24℃的环境温度,人体会感觉比较舒适,不宜过高过低。
1、温度过低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温度低的环境中,人体血管会出现收缩,心脏冠状动脉也可能会随之而出现收缩,从而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一旦发作人体冠脉供血就会减少,相应心肌就会出现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由于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绞痛症状,同时加大其他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可能性。
2、温度过高
天气过热有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病人患者出现不适。天气炎热时人体出汗较多,如不能够及时地补充水分,使体内血液会浓缩,从而引起血小板聚集,有可能诱发发生心肌梗死。这一情况出现时,可导致患者出现持续且不容易缓解的胸疼症状,并伴有胸闷、气短、心慌、头晕等,甚至发生晕厥。
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调整自身的作息及生活习惯,定时监测自身的血压、心率等体征。另外,在天气炎热的时候要注意避暑,并且要补充水分,在寒冷时则应该做好御寒措施,以防止疾病发作,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