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心血管内科
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的正确说法是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引起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的原因通常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妊娠等。高心输出量性心力衰竭指心输出量较心力衰竭前降低但较正常水平为高的心力衰竭。
1、甲状腺功能亢进
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可以引起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可能会引起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进行甲状腺药物治疗,如咪唑类药物包括甲巯咪唑,硫氧嘧啶类药物包括丙基硫氧嘧啶等,放射碘治疗和手术治疗。
2、严重贫血
严重贫血患者由于血色素含氧量不足,造成心脏扩大,心输出量增加,会引起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会出现气短、气促、甚至是端坐呼吸。长期重度贫血,由于心脏供氧不足,而且要进行超负荷的工作,还可能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在治疗方面上,一般针对贫血给予纠正贫血治疗,通常可以口服琥珀酸亚铁,给予足够维生素C和蛋白,纠正贫血。同时针对于心衰的症状进行药物治疗,如ACEI类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
3、妊娠
由于怀孕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异常,使体内水分滞留,液体负荷增加,从而导致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或是妊娠后由于胎儿的原因,导致全身血液需求增加,增加负担,进一步增加心脏负荷,从而出现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建议怀孕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心率加快,心脏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脏负荷增加。